难道光绪不敢动慈禧吗?溥仪道出了晚年的真相

科技 365bet官网 浏览

小编:1908年11月的瀛台,一阵寒风将残雪吹到雕花木窗上。 38岁的光绪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半块金币。

1908年11月的瀛台,一阵寒风将残雪吹到雕花木窗上。 38岁的光绪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半张珍妃旧照片,指甲深深地扎进相框边缘。宫外传来太监的脚步声,他赶紧把照片塞进袖子里——这是他在这个“金笼”里仅存的温暖。三天后,光绪突然去世。有人看到,慈禧送来的药饮走后,药碗里还残留着淡红色的药渣。第二天,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就咽气了。 “母子”为生而战,最终同时死去。世人常常嘲笑光绪懦弱,但晚年的溥仪却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出了残酷的真相:“光绪不敢杀慈禧,但他也杀不了她。” 1、傀儡宝座:慈禧登基以来,一直绑在她手上的线。王座。 1875年正月,4岁的载田被坐着小轿子带到了紫禁城。殊不知他即将成为大清第十一皇帝,更殊不知这把龙椅的真正主人是他的姑姑慈禧太后。光绪的生父奕轩,是慈禧的妹夫。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懿宣发动“辛酉政变”,巩固了她的太后之位。选择载昙当皇帝,是慈禧找来的一个继续幕后听政的“傀儡”——这个男孩更年轻,更容易控制。 《清德宗实录》记载,光绪初进宫时,每晚都哭喊着要母亲。慈禧下令:“不许任何人私下会见他。”宫女们只能背对着他,但只要他哭得太厉害,慈禧就会亲自过来,冷冷地盯着他,直到他哭得稀里哗啦。帮助说话。这种“控制”伴随了光绪一生。 1889年,18岁的光绪选择了自己的侄女隆裕。本皇后对他没有感情,但他不得不接受——这是慈禧的“眼线”,1889年,光绪不再掌权,紫禁城档案馆中保存的资料表明,光绪卸任后,重要的纪念品仍然需要送到慈禧审查。只有当慈禧带他们参观时,她才会认可他们。光绪曾想提拔一位改革派官员,但慈禧说“此人不够用”,任命落空。太监辛修明在《老太监回忆录》中说:“光绪皇帝连慈禧吃饭的时候都会看她的脸色。十之八九,只是偷偷地问那个小心翼翼地找了一些热气腾腾的包子填饱肚子的男孩。”二、反抗的火花:1898年维新运动中的“以卵击石” 1898年,27岁的光绪终于爆炸了。这一年,1884-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割地不赔的屈辱他决定改变。 6月11日,光绪出台“定国令”,正式拉开了1898年变法运动的序幕。短短103天,他一口气颁布了184道法令:废除招收士人的八足论文法,代之以理论分析和政策;创建首都大学(今北京大学的前身);精简机构,清除老弱官员;和培养新人才。军队改用外国枪支和火炮。为了推动变法,光绪还提拔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 9月5日,任命谭嗣同、刘光地等四人为“军机长经尚行”,相当于将中央权力移交给中央政府。哦,年轻人,还有这个。但光绪并没有看清,自己没有与慈禧对抗的资本。当时,清朝的全部军事大权都掌握在慈禧的亲信荣禄手中。荣禄曾任直隶总督、北洋尚书。他掌控着清朝最精锐的卫军第五军,总兵力十万。光绪能依靠的,只有康有为、梁启超等没有实权的文人,以及袁世凯手中新建的七千军队。 9月16日,光绪召见袁世凯,提拔他为兵部尚书,非同寻常地拉拢袁世凯。但袁世凯表面上答应支持变法,背地里却将光绪的计划告诉了荣禄。 9月21日,慈禧从颐和园赶回故宫,发动“1898政变”。他将光绪软禁在瀛台,并下令逮捕的改革者。谭嗣同、杨锐等六人被带到菜市口斩首。他们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迅速逃离日本,变法彻底失败。光绪在瀛台得知消息后,下旨提拔谭嗣同。笔掉到了地上,他蹲在地上哭,却不敢说出任何反抗的话——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身边的人。 3、溥仪解开第一个结:地位的陷阱,弑母无处容身。溥仪在战犯管理所时,曾对战俘们说:“光绪最糟糕的就是他与‘孝’之死捆绑在一起。”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慈禧虽然是光绪的姨妈,但她仍然以“母皇太后”的身份在幕后听政,名义上是光绪的“母亲”。清朝以“孝”治天下,皇帝“以孝”光绪如果杀了慈禧,那就是“弑母”,这在伦理道德上是一种危害性的罪行,别说百姓不会同意,就是士大夫也会反对。当时顺治帝想废黜他,但群臣斥责他“释放皇后,是不稳定的行为”。康熙帝也犯有“结党营私”的罪名,不敢使用他的爵位。如果光绪的母亲慈禧,他只会被称为“杀母的愚王”,更可怕的是,满族贵族会利用臣民为自己谋取利益,当时恭亲王奕欣、庆亲王奕劻等宗族本来就反对光绪的激进变法,很可能会联合起来除掉光绪。溥仪回忆说,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o”的声音。宫中老翁说,1898年维新运动后,一位御史曾写信给慈禧,要求“废掉光绪,另立新弟”。慈禧虽然不同意,但这也说明了光绪的帝位随时都可能被推翻——他没有“弑母”的资本。 4、溥仪打破的第二个僵局:权力真空。光绪是孤独的人物。慈禧近半个世纪的权力巅峰,并不是因为她“太后”的地位,而是因为她在朝野的影响力网络。光绪认为,触动他对于与整个旧势力为敌非常重要。先说军事实力。荣禄掌握的第五支武装力量,就是清朝的“国防军”。其中,武威中央军由荣禄亲自率领,驻扎在京师周围;武威方面军由聂士成率领,驻扎天津;武威后方军由董率领福祥并保卫北京。这些将军都是慈禧的亲信,只听慈禧的命令。光绪曾试图联系聂士成,聂士成请他率兵进京投奔“秦王”。但聂士成却直接把光绪的密函交给了荣禄——在他眼里,慈禧才是真正的当权者,而光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我们来谈谈政治权力。朝廷的重要官员大多都是慈禧提拔的。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大臣虽然支持变法,但不敢得罪慈禧;刚毅、徐同等保守大臣视慈禧为“靠山”,处处反对光绪。光绪上台后,想要罢免一些保守的官员。该命令一发出,就有数十名部长联署反对,有的甚至威胁要“辞职”。光绪无奈,只能重获新生。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道生活》:“光绪皇帝不能在御厨请厨师。”这并不夸张,御厨是内务府管辖的,而内务大臣又是慈禧的心腹世煦,光绪想吃点新鲜的菜,就得点头,否则御厨就只能带来冷的剩菜。 5、溥仪打破的第三个僵局:列强包围,内乱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已不再是“天国”,英、法、德、俄、日、美等列强都在瓜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像一群饥饿的狼盯着一块肥肉,光绪知道,一旦爆发中日战争,列强绝不会袖手旁观。 1898-1894年,列强对中国的野心越来越大。1897年,德国强行强行。占领胶州湾; 1898年,俄国强行租借旅顺港和大连;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和香港新界;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中国面临分裂的危险。慈禧虽然保守,但她懂得如何与大国打交道。他利用列强之间的冲突来维护清朝的统治。光绪维新派主张“全盘西化”,甚至提出“中日同盟”。这让列强担心中国会成为日本的附庸,所以并不支持光绪。当时英国驻华公使窦纳格勒表示:“我们更愿意与慈禧打交道,他虽然保守,但能维护中国的稳定。光绪也明白,一旦他发动政变,清朝必然陷入内乱。列强会以“保护海外华人”为借口出兵中国。到时候,让改革,整个国家就可以分裂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就是最好的例子——慈禧向列强宣战,结果北京被攻陷。无奈,他随光绪西逃,签订了《辛丑条约》,并赔付银子四亿五千万两。溥仪晚年分析道:“如果光绪杀了慈禧,清朝可能在1898年就灭亡了,列强会趁机瓜分中国,人民的日子只会更糟。”六、悲剧作品:封建制度下的囚徒1908年1月14日,光绪在瀛台去世。现代科学检测发现,他的头发中含有大量砷,含量超过正常致死剂量,证实了他“中毒”的假说。光绪去世前,慈禧选定了自己的继任者——三岁的溥仪。他宁愿让一个孩子当皇帝,也不愿把权力交给光绪或其他有能力的家族成员。光绪的悲剧从来不是个人的懦弱,而是整个封建制度的崩溃。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皇帝看似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却受到宗法、仪式和古老力量的束缚。光绪想要变革、救国,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梁启超在《百日政变实录》中说:“光绪帝,不是征国之王,而是征国之命”。他想杀了盗贼,却无法保住性命。他不敢杀慈禧,不是因为厌恶,而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杀了,不仅是慈禧,也是整个清朝——而他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如今,瀛台的雕花木窗早已斑驳,关押光绪的宫殿也成了禁泉的磁石,游人走在此处,大多哀叹关公的懦弱。但很少有人知道,皇帝曾深夜在珍妃遗像前哭泣,还在《定国诏书》中写下了“变法强国”的誓言。光绪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无法逃脱时间的束缚。当整个体系腐烂的时候,无论个人如何努力,他都只是权力棋局中的一颗棋子——即使这个棋子是皇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当前网址:https://www.unwindsessions.com//a/keji/1794.html

 
你可能喜欢的: